null
视频地址:
评论:0
为女性造车,21世纪最大的谎言1/ 13
为女性造车,21世纪最大的谎言
再看一次评论(0)
猜你喜欢

为女性造车,21世纪最大的谎言

2024年04月12日 11:26

[车友头条-车友号-汽车商业评论]  

实际情况却是,在被华普汽车请来的时候,海炫已经有了大概的雏形,主体结构很难再更改了,“座椅下面是空的,我们就利用那个空间做了一个高跟鞋盒,大概成本在100元以内。”孙学琛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们当时的工作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一些包装。

事实上,几乎所有汽车设计师在最初设计汽车产品时,都不会特别考虑性别,是商人们在后来的市场营销中,赋予了汽车新的意义。

合众新能源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常冰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会在空间、体验和功能上会考虑性别,但在审美上不会,“我一直认为,审美和特别的性别强对应,只是营销噱头。”

通过“包装”,越来越多的女性元素出现在了新汽车上,蔚来的女王副驾是在座位上增加一套脚踏板和腿托;小鹏G9将副驾驶的遮阳板化妆镜加了一圈柔和的LED灯,照出了美图秀秀的妆感,打造出了智能美妆空间;思皓E10X花仙子配置双层镂空式的副仪表台,宣传还可以在上层放置口红、粉底等化妆品……

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正在被一个细分市场一个细分市场的被推倒重来,女性再次走进了汽车制造商的视野,为她们赋予了专属的功能,专属的营销,甚至专属的品牌。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认为,在一台车上强化女性认知是行得通的,但不能去做一个单一的品牌或品类,因为很难在一台车上进行系统的呈现。品牌一旦自我定位,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强化,很多女性用车场景容易过头。

“太过女性化的产品,有些是强加给产品的,而非女性用户需要的。”张晓亮认为,一些所谓专属女性的设计替代性非常高,“比如,车上化妆,车主带一个化妆包就解决全部问题了,不一定非要在汽车手套箱开个化妆盒。”

在他看来,没有将产品变成一种真正的审美标准,就走不下去了。“像甲壳虫,MINI,女车主比例很高,可这些产品并不是专门为女性准备的。”张晓亮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汽车产品有排他性并不是个好主意。

按键盘上“← →”键也能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