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深蓝S7:期待值超额
视频地址:
评论:0
长安深蓝S7:期待值超额1/ 7
长安深蓝S7:期待值超额
再看一次评论(0)
猜你喜欢

长安深蓝S7:期待值超额

2023年01月05日 11:43
来源:线外邦

[车友头条-车友号-线外邦]  作者|陈辉

主编 | 赵文华

2022年广州车展总算是举办了,但由于从“延期举办”到“恢复举办”过于仓促,以至于一些重磅车型,比如换代宝马X1、换代奔驰GLC、以及长安深蓝S7等不得不跳票。

其中,长安深蓝S7的跳票最让人意难平,原因很简单,自从工信部申报信息曝光后,深蓝S7的关注度一直稳居高位。

作为长安深蓝的第二款战略车型,深蓝S7的确颇有看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位,深蓝S7是一款中大型SUV,这一细分品类备受国人喜爱;二是设计,按网友的说法是“看到这款车,就知道长安是懂设计的”;三是技术,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我们放在后面细聊。

先简单聊聊深蓝S7的设计亮点。其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属于标准的中大型SUV。从整体造型来看,新车传承了深蓝的家族式元素,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前脸与引擎盖采用一体化设计,但同时也增加了诸多提升运动感与力量感的设计语言,比如熏黑前唇、独特的点阵式灯光造型、犀利的腰线以及肌肉感的型面等。正因为如此,在一众追求极简型面的中大型新能源SUV车型中,外观霸气、设计语言丰富的深蓝S7无疑属于那种很有个性又很养眼的款型。另外,作为新能源车型,深蓝S7依然保留了那些流行设计元素,比如既能降低风阻又能增加入舱仪式感的隐藏式门把手、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封闭式轮毂,以及全景天幕等。

诚如上文所说,大家更关注的是深蓝S7所搭载的,光专利申请就多达1300项的“技术包”。可以说,长安深蓝基本上把现阶段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最新、最先进的技术都给了它。

三套动力都有“黑科技”

与深蓝SL03一样,深蓝S7同样提供纯电、增程和氢能源三套动力版本。从现实性来讲,无充电及里程焦虑的原力增程无疑是理想选择。

长安原力增程被称为“下一代增程技术”,它通过高效全能增程器、无感NVH技术、智慧能量管理策略等技术,带来了远超市面上其他增程技术的体验:综合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同时具备增程器无感启动、隐声运行的纯电行驶品质与更出色的能耗表现。不妨作个对比,同样搭载原力增程的深蓝SL03,百公里馈电油耗可以低至4.5L/100km。作为参考,理想L8的百公里馈电油耗则达到7.7L/100km。虽然存在车重及车身尺寸的变量,但可以肯定,深蓝S7的馈电油耗比理想L8要低。

其中,“小体积,大功率”的高效全能增程器的技术指标最为突出:其发电机最高效率高达96%, CLTC工况下,可实现1L油发电约3.3度,油电转化效率比同为增程的理想ONE和问界M5都高,比如被停产的理想ONE,其1L油发电量只有2.75度。值得一提的是,在CLTC工况下,原力增程式车型拥有200km纯电续航里程,也就是说,日常通勤完全可以将深蓝S7当成一台纯电汽车来使用。

原力超集电驱既是原力增程的核心,也是深蓝旗下纯电车型(包括深蓝S7)最大的动力技术亮点。之所以叫超集电驱,是因为它高度集成了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7个核心部件,相比于目前主流的“三合一”电驱,其重量和体积分别降低了10%和5%,但效率及功率密度则分别提高了4.9%和37%,最高效率高达95%,堪称行业“天花板”。

氢动力目前还属于前瞻性技术,但作为3分钟即可快速补能的正经清洁能源,其前景不容小觑。长安深蓝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同样具备诸多技术亮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采用了最新一代高性能电堆+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多向技术加持下,该系统氢电转换效率>60%,且在氢转电的过程中,系统可以高效回收余热进行采暖,保证冬季续航不缩水。当然,提到氢动力,大家可能潜意识认为丰田的技术更牛逼,实际上,长安深蓝这方面也很有造诣,数据引证:CLTC工况下,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百公里氢能耗为0.65kg,足以媲美百公里氢能耗为0.658kg的丰田Mirai。

电池技术又有新突破

由于新能源车所使用的电池由第三方提供,比如现在很多电动汽车都搭载了宁德时代的电池,因此很多人认为各家电池技术都差不多。这其实是一种误区,电池的核心技术也很复杂,一涉及电芯的选择及性能标定,二涉及电池安全性能的热管理系统,三涉及极端天气状况下的电池性能等。

iBC数字电池管理系统是长安深蓝电池技术的总称,以顶级供应商提供的电芯为基础,通过车+云电池双重监控9大数字管理技术,共同实现安全与性能的双优标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超集电驱所集成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得益于“-30℃极端环境下,每分钟可将电池温度提升4℃”的行业首创技术,车辆动力性能提升高达50%,而充电时间则缩短了15%——往大的说,这几项指标解决的是行业性问题,往小的说,这几项指标解决的是北方新能源用户的关键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炙手可热的半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方面,长安深蓝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历时一年多,目前深蓝的半固态电池技术已经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计划到2025年实现量产装车。

最后说说

其实,从深蓝S7的官方首发也可以看出传统大厂与互联网车企的诸多不同,深蓝S7仍然将重心放在核心技术上,包括三套新能源动力技术以及电池技术,在他们看来,不管动力形式怎么变,动力技术始终是一家车企的研发基石,也是直通未来的关键。当然,作为最新的智能电动汽车,深蓝S7将搭载APA7.0智能泊车系统及NID3.0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两套系统都属于长安“诸葛智能”的最新技术,大家可以好好期待下。

除了技术边界不同,传统大厂发展新能源事业的理念与模式也更具备系统性,以长安深蓝为例,可以总结出三点:其一,有清晰的新品规划,从品牌亮相开始,长安深蓝就公布了“未来5年上市6-7款全新车型”的新车计划,其中就重点提到了内部代号为C673的深蓝S7;其二,有清晰的销售服务模式,长安深蓝的服务模式可以归纳为“直通直联、直收车款、价格一致”,无论线上线下,用户都能一键直连服务管家,通过专属管家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保证价格透明,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其三,有清晰的渠道规划,截至目前,长安深蓝已在全国218个城市建成了570家订单中心,并在全国建成了超600家深蓝空间,超300家交付中心,配合服务管家,真正做到“一次到店,一小时交车”的便捷服务。随着交付量的递增,深蓝维保中心在全国也将超过600家。

在此,我也想表达一个观点:相较于互联网车企,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虽然起步慢,但一旦上马,它们就会加速操作。原因在于彼此存在一个根源性差距,互联网车企多受资本市场影响,无论新品规划还是渠道服务体系的扩建都会受到资本的干预,但传统大厂不一样,它们投入的绝大部分在于企业合理的投资规划。因此无论新车型还是其它方面,至少都可以实现5年期。对用户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基于产品与服务的“双保险”。

对此,各位怎么看,欢迎在后台留言与我们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文/车友号 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