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买车网首页>原创精品>热点动态>六部委泰达聚首:中国车市隐忧尚存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六部委泰达聚首:中国车市隐忧尚存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视频地址:
评论:0
六部委泰达聚首:中国车市隐忧尚存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1/ 7
六部委泰达聚首:中国车市隐忧尚存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再看一次评论(0)
猜你喜欢

六部委泰达聚首:中国车市隐忧尚存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2019年09月15日 20:39
来源:车友说车
作者:贺重钢

[车友头条-车友号-车友说车]  第十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于2019年8月3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幕。除到场的企业高层、媒体代表及行业专家学者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派出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

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整体处于不够景气的状态,1-7月的产销量仍然呈现下滑趋势。这其中除传统燃油车表现依旧乏力外,曾受到政府扶植的新能源汽车也因补贴退坡而首次出现了同比下滑,市场压力可见一斑。

为了明确目前中国车市所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与会的六部委汽车产业专家对我国汽车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入解读,对于未来车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未来前景可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

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对中国车市发展充满信息,其表示虽然近期汽车产业下行压力大,市场波动加剧,但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目前汽车产业遇到的问题,卢司长建议要坚持稳中求进,针对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一方面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淘汰落后企业和产品,使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协调。既要实施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更多是用改革办法释放汽车活力,促进汽车普及、升级和消费,增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其次要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梳理受制于人的技术瓶颈,聚焦重点任务清单,培育引进企业和企业联合体,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和产业协同体系,提升产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统筹运用好各种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在新型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彰显核心竞争力。

再者就是保证国家战略主导,加快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继续加快发展新动能汽车,做好政策、规划衔接,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料汽车的市场优势,有效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

最后要做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更加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鼓励和深化推进企业合作、行业合作、产业链合作、国际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促进融合、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组建产业联盟和联合体,通过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多领域合作,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全面取消企业领域限制。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中外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和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深化合作,加强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助力行业回暖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一个很重要的主攻方向就是营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将监管功能更好的体现在产业发展上,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更便捷的服务。”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也可以看作产业向更高发展阶段转型的阵痛期,这种情况之下,良好稳定的市场消费环境更有利于行业的回暖。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新能源发展成绩喜人 未来需多路线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共减少成品油的消耗2425万吨,有效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坚持纯电驱动取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汽车节能水平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政策环境、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开放性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保有量占世界的50%以上。

但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着财政补贴退坡,产品竞争力仍需提高的特殊局面,罗俊杰针对这一问题,对如何巩固和发展新能源啊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实现平稳过渡提出以下观点:

一是要从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出发,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导向,兼容多种技术路线的发展。

二要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的对策,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与资源环境、社会运行的良性循环。

三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开放合作,走出一条更加协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路。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攻克技术难关 稳步推广氢燃料电池车应用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

蔡团结认为新能源汽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安全问题仍亟待解决,新能源电动车运营效率仍处于比较比的水平,行业保守电池回收的困扰。针对上述问题,蔡团结司长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因地制宜的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有各自的使用优势,应该根据各自的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因地制宜让各方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重要的是让各方在合理的经济成本和满足政府执政目标的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自由选择权。

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几种动力选择方式上,要有一个市场理性化的选择和结构化的配比。

此外,燃油车如果加速淘汰对企业产业的短期销售非常有好处,但是对行业资源是极大浪费。有的车很好,几年必须淘汰,所以汽车产业也在站在行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强制性的把有限的资源拆解、浪费,我们制造的都是社会的资源。要积极推动运输产业与车辆生产企业加强衔接,强化用户需求对技术研发的有效引导,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成熟和有效应用,来实现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集中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观念技术攻关,实行产学研结合,尽快明确技术路线。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能再走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的老路。要在关键技术路线、安全程度成熟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作为交通行业也要进一步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强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和市场应用的跟踪研究,目前正在借助2022年冬奥会和北京、河北等有关部门确定氢燃料的技术路线,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要结合公交都市、绿色城市配送等等这些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使用引导政策,来实现科学合理的运用。

第三,要加快完善落实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将持续关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落实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制度,引导建立透明畅通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网络,明确车企和电池生产者的各自责任,建立可监控的回收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保证各环节的动力电池的回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加强监管,完善多部门监管合力,特别是加强信用监管,如果没有回收责任的企业,将通过信用或者是其他的相应制度来限制准入。

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在生产、设计、技术路线等选择上提前谋划。

我们想对目前传统汽车产业的生产、设计,包括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覆盖范围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就要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技术限制,跟踪和研究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总体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选择去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第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储气屏的安全问题等。认真研究,共同推动,必须坚持安全底线,不安全的车不能在行业运用,生产不安全的车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同时,也希望期待生产厂家能够指导运输使用者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维修的服务体系、应急处置体系。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汽车出口存短板 中国品牌潜力巨大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

宋先茂副司长认为我国汽车出口还存在着短板: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产业的自身体量和实力不相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也远远低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汽车出口还存在巨大潜力。

从国际比较来看,制造业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必然伴随着汽车出口的快速扩张。根据工信部的有关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进入制造业第二阵营,2035年要进入第二阵营的前列,对标日本、德国汽车制造。从日韩汽车出口的历程上看,未来三到五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在百万辆级。此外,中国汽车产业还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从自身实力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具备了大规模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规模方面,我国汽车产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2018年产量2780万辆,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配套方面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汽车零部件产值近4万亿元,零部件出口额包括了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额的10%。企业主体方面已经涌现出了几家达到百万规模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几家世界级规模的商用车企业。

从国内竞争来看,扩大出口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客观需要。我国汽车产业正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期,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自去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13个月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上半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77.3%,有研究分析指出,很多汽车企业利用率不到50%,且库存压力加大。面对低迷的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间是化解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加快调整市场布局的必然要求。

从外部环境来看,汽车产业出口面临着诸多政策利好,2018年我国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还将全面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外资企业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中国有望成为多个外资品牌在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问题凸显 但发展新能源路线不应动摇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

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依靠政府补贴及政策支持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相对于成熟市场仍存在问题,与主流汽车制造国的差距也仍然存在。随着补贴退坡,市场下行,新能源行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相应的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

制约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路线存在动摇,由于受补贴退坡等政策调整的影响,外界误读为国家对纯电动车型不再支持。燃料电池领域的信息披露愈加频繁又让大家认为未来国家将对这一领域展开扶持。

宋秋玲表示:事实上,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标准法规缺失,氢气作为能源管理的体系尚未建立等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条件。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特点不同,有各自适合应用的场景,未来应该是互补、共存,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其次是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与燃料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媲美,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一定的差距。

动力电池性能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车用控制芯片、电机控制器等一些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有供应链断裂的可能。企业是否已经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是基础设施制约的问题。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较快,截止到2019年7月达到了105.1万个,同比增长71.87%,平均3.3辆车一个桩。

但是与需求相比,一方面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的平均利用率又相对较低,行业盈利水平差,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充电的便利性、快速性、智能性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我们还有资源环境的制约、产品安全性等问题,也都影响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宋秋玲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坚定信心,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虽然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但从保有量、占比来看仍然比较低,截止到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2.5亿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350万辆,占比只有1.4%。

实践已经证明,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促进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已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尽快提供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占比。

然后要保持定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电动车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前进之路远没有停止。

要做优做强纯电动,巩固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同时对于燃料电池统筹研究,推动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探索布局合理、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模式。

之后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各地应按要求调整财政补贴方向,将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运营等方面,同时调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的积极性,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针对动力电池和整车技术的瓶颈聚焦产业需求,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攻关模式,加快向有能力的企业聚焦,针对产品安全问题应进一步强化抽检,督促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一致性、安全性,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最后是要着眼、长远,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一方面应按照既定的政策完成补贴退坡,优秀的企业从来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已达百万级,2018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售的比例是4.47%,今年一定会超过5%。

这种情况下,由政策驱动为主向市场驱动为主是大势所趋,也是产业共识,符合发展规律和预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积分等政策的承接作用,积分政策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高办法,应进一步完善增强积分的交易活力,做好积分政策和补贴政策的衔接。

总体来讲,虽然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下滑阶段,但六部门专家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并肯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地位。(文/车友号 车友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