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买车网首页>选车>BAW北汽制造>元宝>文章>年末盘点 | 新能源又遇“涨价热潮” 看涨还是看跌?细说新能源车市频现涨价潮
年末盘点 | 新能源又遇“涨价热潮” 看涨还是看跌?细说新能源车市频现涨价潮
视频地址:

年末盘点 | 新能源又遇“涨价热潮” 看涨还是看跌?细说新能源车市频现涨价潮

2022年12月28日 16:50
来源:热点事件
作者:陈琪

[车友头条-车友号-热点事件]  2022年即将落下帷幕,2022年的车市无疑是是一个充斥着动荡与变局的特殊之年。疫情的不确定因素、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尚未解决的缺芯问题等,这些都对汽车市场供给端、消费端和营销端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纵观汽车整个业态,无论是进口车业务市场还是说国内新能源新势力的崛起都是举步维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实现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这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汽车产业格局在加速重构,中国成为全球车企最为重要的战略市场,多家外资企业纷纷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布局。站在2022年的年末,这一年新能源市场表现如何?又遇到了哪些事?自动驾驶如何破局?我们慢慢道来。

新能源是否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浪潮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提速,年产销量和保有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606.7万辆,市场占有率总体达到25%。另外,今年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即将突破30%,成为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说在 11 月之前,智能燃油车至少在销量规模上还能与智能新能源车平分秋色,那么在 11 月,智能燃油车连仅存的规模优势也不在了,销量规模和渗透率被智能新能源车全面碾压。

随着新能源车的持续增长和燃油车的持续示威,智能新能源车和智能燃油车将走向不同的发展路径。

11月的新能源汽车大事件

今年的11月也是新能源车市中的一次“大洗牌”,从企业层面看,前11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合计为364.31万辆,同比增长1.16倍,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2.3%。其中,比亚迪以累计近160万辆的销量“一骑绝尘”,吉利汽车则凭借312.2%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除特斯拉外,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企业已占据前十中的九席。

11月初就被潮州特斯拉事件推上制高点,随之还有台州特斯拉追尾事件,马斯克考虑卸任特斯拉CEO事件,再到特斯拉回应旗下Model Y自燃致多辆豪车被烧毁和比亚迪惠州工厂着火。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11月好像所有的苗头都对准了特斯拉一样,但这样丝毫也影响不到特斯拉的11月销量。

各大车企开启“涨价潮”和“降价潮”

睿蓝汽车官方于前不久发布一则《其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据该说明显示,因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退出以及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双重影响,睿蓝汽车秉承价格公开透明的原则,全系电动车型(睿蓝9除外)将于2023年1月1日零时起调整价格。

2022年11月23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比亚迪将从2023年1月1日起对王朝、海洋、腾势系列下多款车型上调指导价,幅度介于2000元至6000元之间。

这已经是比亚迪2022年年内第三次宣布涨价。据了解,比亚迪此前两次调价的原因均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相关。对于此次涨价的原因,比亚迪表示,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二是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随后广汽埃安表示,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系列政策及规划,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现有补贴额度:纯电动车12600元/辆 )。同时,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北汽制造宣布,针对旗下微型电动车元宝官方指导价调整。本次调价涉及 4 个车款,调整后官方指导价区间为 4.19 万-5.19 万元,相比调整前价格均上涨 2000 元。元宝定位一款纯电动微型车,提供 120km 和 170km 两种续航里程。

伴随本次调价,元宝系列入门款“120 公里纯萌版”同步取消。因此,元宝系列可选车款数量从此前的 5 款缩减至 4 款。同时,得到保留的 4 个车款官方指导价本次均上涨 2000 元。由于“120 公里纯萌版”取消,元宝系列入门版官方指导价也从此前的 3.39 万元提高到 4.19 万元。

除了近期众多涨价的车企中还有降价的车企,其中就包含新能源车企巨头特斯拉以及燃油车巨头奔驰等车企也都在近期官宣了降价的信息。

12月7日,特斯拉宣布,今年12月7日-31日购买符合条件的特斯拉现车并完成交付,将额外享受6000元福利。一位特斯拉门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内有部分配置的Model 3和Model Y现车,现车卖完后优惠即结束。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不是特斯拉首次针对现车推出的优惠方案,今年11月8日,特斯拉宣布,现车限时提车保险补贴方案上线。该方案显示,今年11月8日(含)-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的用户,购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31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的用户,购车尾款可减4000元。叠加特斯拉还针对购车用户群体赠送二万积分的方案,叠加官方的补贴至高可以达到一万元之上,对比此前特斯拉的售价可以说还是挺具有性价比的。

奔驰EQ系列也在前段时间官宣了降价信息,具体来看,奔驰EQE的4款车型售价分别下调5万至5.07万元,调整后价格区间为47.8万至53.43万元;EQS的4款车型售价分别下调20.46万至23.76万元,调整后价格区间为84.5万至131.4万元;AMG EQS 53的2款车型均降价19.86万元,调整后售价为148.6万和154.7万元。

对于此次下调价格的原因,奔驰官方表示,“我们不断洞察市场趋势、收集市场反馈、聆听客户需求,在发展中不断汲取宝贵经验,以灵活调整市场运营策略来匹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福特电马的官降幅度在2-2.8万之间,调价后的售价为24.99-36.99万元。作为一款中型纯电SUV,福特电马的售价并不算高,并且其配置也相当主流。之所以降价,其实是代表了合资纯电车型的一种无奈。

由于电动化起步较晚,已经被中国品牌实现了换道超车。在新能源市场无论是品牌口碑还是产品的丰富程度都被中国品牌落在了身后。

结尾

看得出来,2022年对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较大的变革和持久战。新能源市场的总体表现已经超越了燃油车,占据了一大部分的汽车市场。细分来看,传统新势力汽车纷纷“涨价”或许和国家补贴有着某种联系,合资或进口品牌的新能源车企中频现降价狂潮似乎也是和之前的高定价有着某种联系。新能源材料源头方面也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之下,纷纷涨价,电芯的涨价也提高了新能源制造的成本。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较高,近年来赛道趋于拥挤,倒闭、裁员现象频发,再叠加当前资本市场低迷,疫情虽推进了产业落地,但也遭遇了资金、产业链的重重难关。今年,无论好与坏,结果正在发生,时间静静流淌,但它终将给过去一个清晰的答案。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车友号 热点事件)

元宝优惠购车
经销商报价:
买二手车